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第(1/4)页
    这一部分鳞翅飞龙,时时刻刻都会消耗生命力,但是,也因此,逐渐摆脱了来自空气,来自氧气的桎梏。

    气囊结构的作用是什么?

    鸟类所具备的双重呼吸能力,源自恐龙,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,它们实质上都在进行一次新鲜空气的体内交换过程。

    可以说,只论呼吸器官效率的情况下,这是最强大的。

    但是,这也让气囊在体内占据了大量的空间——

    空气的膨胀压缩,都需要空间。

    要么,选择将这些“气囊”缩减,要么,选择能够增加吸入量的方向。

    地行一开始给鳞翅飞龙们演化昆虫、节肢动物的外骨骼,原因之一,就是想要尝试鳞翅飞龙们能不能如他所愿,能够通过其他的身体部位进行呼吸,探索更多的飞行辅助方式。

    比如,体壁呼吸。

    尽管体壁呼吸本身是一种“不完全”的、一种“发育不良”的呼吸手段,但地行想试试能不能探索出新的道路。

    然而,现在,鳞翅飞龙们给他交了一份跳级的答卷。

    它们直接绕过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前世,地行看过很多相关的讨论,依靠氧气,依靠氧化相关的反应,是绝对不可能发展出几百米体型的陆栖生物的。

    除却骨骼强度不足、材料强度无法实现、供血无法实现、神经反应需要数千个“大脑”、食物资源、散热之外。

    如果要发展出这种体型的生物,而且要靠氧气来呼吸,那么,除却高纯度氧气之外,它可能还需要一个超过自身体积几倍甚至十倍以上体积的呼吸器官。

    因为“效率”,因为供能的原因。

    那么,假设存在那么一种事物,它可以提高材料强度,提高整体结构性强度,强化机能,它可以让生物无视很多自身限制,比如酶无视60-80度就会不可逆性破坏,以及其本身就是一种能量......

    “真巧”

    一个恰到好处的巧
第(1/4)页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