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第(1/4)页
    接着是各个乡镇。

    较大的乡镇也开设有“中吴书坊”,规模较小者则设一小报摊。

    在乡镇上,粗通文墨之人就比较少了。

    但总还是有一些。

    这些人着实体验了一把“说书”,然后被人崇拜“叫好”的感觉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最后是乡村。

    乡村要稍晚一些。

    按照杜昭的规划,一个“读报郎”同时兼管数个乡村。

    他们从乡镇或者县城一级的中吴书坊接受任务与报纸,前往指定的数个乡村宣读报纸上的内容。

    同时领取一定的酬劳。

    读报朗,便是此项计划催生出的新职业。

    以招收落魄书生,以及乡村私塾的老师为主。

    杜昭对“读报朗”其实很看重,待日后有时间,杜昭打算亲自筛选一遍,踢出其中心怀叵则之人。

    因为“读报朗”深入乡村,近距离接触普罗大众。

    他们的言行,将深刻影响人数最多的一群人。

    若“读报朗”故意歪曲报纸上的内容,甚至借机闹事牟利的话,可不美妙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苏州城内。

    新开张的“中吴书坊”店门前的大街上,当街读报的众人已将报纸上的每个字都看完。

    “……预知后事如何,敬请期待下一期报纸!”有人将末尾几个字读出。

    “据在下预估,‘王传平一案’才讲了三分之一,后面估计还需要两张报纸……”

    “真的难受死我了,看得正精彩呢结果却没有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想一口气将后面的故事看完……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大街上顿时出现一批“骂街”之人,但他们又不敢真正的骂。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因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大大不简单,那是中吴军大帅的独孙,杜昭!

    谁敢骂?

    除非他们的
第(1/4)页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